产品中心

用来加强集权的北洋军为何最后却逼迫清帝退位

时间: 2024-03-14 01:52:08 |   作者: 产品中心

  北洋、北洋,这个在中国近代史上绕不开的名字。太平天国运动,各地汉人勇营拔地而起。曾国藩在湖南创立湘军、李鸿章在安徽创立淮军。中央的军事大权就这样流向了地方。甲午战败,李鸿章的淮军一蹶不振。老谋深算的慈禧知道,收回地方军权的时机来了,便打算建立一支由中央控制的新式陆军出来。

  慈禧派出心腹荣禄,在天津建立“督办军务处”。此时新军的训练已经在小站展开,可是这时陆军督办胡燏棻不熟悉军事。荣禄便派能力过人的袁世凯,担任新陆军督办。袁世凯一上任,便把新军的名字由定武军,改为新编陆军。袁世凯和北洋军队的故事正式开始。

  袁世凯毕竟是汉人,能力如何超群,也很难让慈禧放心。奈何朝中又没有能代替的袁世凯的满人。于是慈禧想出了一个满人为将,汉人练兵的方法。袁世凯在小站练兵的同时,慈禧便派出满人荫昌,在全国旗人中挑选青年,进入天津武备学堂学习,为以后新军储备军事人才,以保清朝危危江山。荫昌长期在天津,离小站只有几十里距离,袁世凯有什么风吹草动,也能马上禀报朝廷。

  袁世凯也看出了,朝廷对他在小站练兵不放心。当时又正值维新变法,袁世凯左右逢源,在帝党和后党中周旋。变法失败后,慈禧更是对手握重兵,接触过康党的袁世凯不放心。

  袁世凯见此,便向顶头上司荣禄建议,把北京地区的五支军队合编为武卫军,归荣禄统一调遣,并且主动要求把自己的新军,编为武卫右军。果然,这一建议不仅让荣禄赞叹,更让慈禧大为欢喜,慈禧认为这是袁世凯在向自己表忠心,并无把新军占为己有的意思。慈禧对袁世凯的戒心瞬间就被打消了一半。

  1899年,义和团运动在山东风云迭起。原山东巡抚毓贤一昧纵容义和团,导致山东越闹越乱。袁世凯便被荣禄保举为新山东巡抚。此次看似是袁世凯被京官外调,远离了政治中心。但是一年后八国联军侵华,能够准确的看出袁世凯留任地方是一次机会,对北洋军摆脱朝廷监视,独立发展的一次机会。

  慈禧向全世界宣战,却迟迟等不来南方的援兵。原来张之洞和李鸿章、刘坤一等封疆大吏策划了东南互保。慈禧得知后气急败坏,感觉只属于她自己的权利奶酪被别人动了一大块。从西安回到北京后,原来守卫北京的武卫军早就八把国军队打烂了。只剩下袁世凯的武卫右军,在山东完好无损。所以慈禧回銮的时候,很是倚重这支军队来保护自身,维护北京的安全。

  一支武卫右军的兵力显然是不够保护北京的。慈禧就以此为借口,把张之洞手下的南洋新军(江南自强军)划归到了袁世凯手下。一举两得,削弱了南方那些封疆大吏的军事力量,又加强了北京的防卫。

  调任山东巡抚是袁世凯人生中的一次转折。他苦心经营的新军不仅完好无损,而且还壮大了自己的实力。在北京,慈禧无兵可用的情况下,也慢慢变得重视,袁世凯手里的这支新式军队了。北洋军也开始由地方性军事团体,向军事政治集团转变。

  1902年,慈禧任命袁世凯为练兵大臣,并代替去世的李鸿章,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。袁世凯成为军国大臣,凭借这些优势。袁世凯借机扩充新军,同年他的新式陆军正式命名为北洋常备军。

  面对如日中天的袁世凯,朝中不免会有人猜疑。极有城府的袁世凯深知这点,于是他再次以退为进,向朝廷建议筹建练兵处,实行中央练兵计划,然后借机收回各省的兵权,并推举庆亲王奕劻任总理练兵事务大臣。

  果然,慈禧很快准奏。1903年,练兵处成立,庆亲王奕劻为总理练兵大臣,袁世凯为会办大臣,铁良为襄办大臣。慈禧原本是打算通过练兵培养铁良,让他把袁世凯给取而代之的。没想到练兵出的最大受益者既然是袁世凯和他的北洋。

  因为庆亲王是一个文臣巨贪,不懂军事。袁世凯又经常可以投其所好,深得庆亲王赏识,练兵处的事自然归铁良和袁世凯管。而铁良又素无军事大才,庸将一个,练兵处的实权就抓在了袁世凯手中。练兵处中大小官职大多数都是袁世凯的人。总提调徐世昌、军令司正使段祺瑞、军学司副使冯国璋等等。练兵之事。使得北洋军的势力根基更加伸延壮大。

  慈禧回銮的的一大事就是新政。作为北洋大臣又熟悉外交的袁世凯自然被赋予重任。在天津,袁世凯建立了最早的成体系的警察制度,并把它推广到整个北方。随着警察的脚步,袁世凯的势力也触及北方。袁世凯还大力从各处敛财,从亦商亦官的盛宣怀手上夺过电报局、轮船招商局、纺织厂、机器局等洋务运动仅存的果实。还借权力垄断矿山、工厂、食盐,大开征税。能够说是倾全国之财,打造北洋军。

  日俄战争期间,袁世凯还大放声论,要增加军饷,购买枪械,加固要塞,以防俄日士兵进入关内作乱。就这样,袁世凯利用朝廷的令,手中的权财势,完成了北洋六镇的建立。

  除了第一镇不是袁世凯心腹外,其余五镇全是小站班底,为袁世凯命是从。不仅在军界,政界,北洋的触手依旧无处不在。军机大臣徐世昌、巡警部侍郎赵秉钧、朱启铃、朱家宝等等。这些不是袁世凯提携,就是小站出来的。自然而然,他们都成了袁世凯在官场上的观察哨。

  1906年。慈禧借管制改革,开始对袁世凯进行打压。慈禧设陆军部,任命袁世凯的对头铁良为尚书,一统全国军政。接着明升暗降,提升袁世凯为军机大臣兼任外交部尚书。慈禧还把北洋军的财权和北洋学堂的管辖权,划归陆军部。

  袁世凯看到慈禧有意削弱自己的军权,不等慈禧来叫,就主动上疏要求把北洋四镇划归陆军部。但是这时的北洋系,势力已经不单单在军事上了,还涉及了全国各个重要部门。想把北洋连根拔起已经很难了。

  1908年,大清风云突变,慈禧光绪接连死亡。三岁的溥仪几位宣统,摄政王载沣年轻气盛,朝中一群满族少壮派也蠢蠢欲动。一朝天子一朝臣,作为汉人又手握重兵的袁世凯势必会受到冲击。

  果然在加封太子太保后不久,载沣就下了一道将袁世凯以足疾为由开缺回籍的谕旨。其实面对袁世凯,载沣恨不得杀之而后快,碍于庆亲王和张之洞等大臣的反对,和袁世凯手中不可小觑的军事力量,袁世凯才捡回一条命。

  袁世凯一走,载沣就自任海陆军大元帅,让少壮派代表良弼掌握军咨府,再在北洋军中掺沙子,把大量留日的留学生派到北洋军中任军官,。接着清洗便转移到政界。调走东三省总督徐世昌,革职赵秉钧,开缺江北提督王世珍。

  然而北洋系经过袁世凯这么多年的经营,根系庞大,已经不是革职几个人就能撼动的。有极强政治手腕的慈禧都没能把袁世凯给杀掉。年轻气盛根基未稳的载沣,想用一纸诏令就推到北洋这棵大树,根本就是不可能的。

  湖北新军的枪声,让载沣知道了袁世凯的重要性。清廷根本就指挥不动北洋军,载沣下令北洋六镇南下平叛,可是段祺瑞,冯国璋等人用各种各样的借口拖延,就是按兵不动。

  南方慢慢的变多省份响应湖北,载沣只好让宣统下“罪己诏”,并下旨让袁世凯回京担任内阁总理大臣。袁世凯知道,这次打赢了,清廷以后还是会卸磨杀驴,所以他一回北京,先是逼载沣辞摄政王一职,接着换掉载沣的弟弟载涛等人,换自己人,徐世昌、段祺瑞、赵秉钧、王士珍等人上台。并以宫中防务为名,人冯国璋为禁军首领,调段芝贵的拱卫军替换禁卫军。皇宫内外几乎都是北洋军的人,宣统和隆裕太后牢牢的在袁世凯手中。

  而在湖北,北洋军打到汉口便停止了对革命军的攻击,在北京,袁世凯有秘密见了汪精卫等革命党人,很显然,袁世凯已经不打算为清廷守江山了。他在等,等孙中山和列强的表态。孙中山发表相关声明,谁能让清帝退位,便把总统之位让之。各国公使表示他们更愿意袁世凯取代清廷而不是革命党人。

  于是,1912年2月12日这天,袁世凯哭啼啼的进宫,一半是真哭,他曾经效忠的大清亡了,一般是假哭,唯有眼泪才能让隆裕两母子同意逊位,外面是北洋军的荷枪实弹,里面是袁世凯半真半假的眼泪。隆裕是不听也要听,听也要听。就这样,清朝最后时刻,是被它自己创立,用来拱卫京师的北洋军覆灭了。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,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。

...